(翡冷翠「同性戀與藝術」大展所選Wilhelm von Gloeden的攝影作品,為展覽入口首幅作品。)

今年在米蘭的文化藝術活動可稱為「攝影年」 (Vittorio Sgarbi語)!一開春便有兩項極具指標意義的當代攝影展:一是元月二十二日起在Palazzo Reale展出的Joel Peter Witkin, Jan Saudek, Massimo Listri及Giustino Chemellon四人聯展,二是元月二十三日起在Palazzo della Ragione展出的Wilhelm von Gloeden作品展,展期分別至三月二十二日及三月二十四日止。然而,在展出之前,Witkin, Saudek與von Gloeden三人作品將可能再次被米蘭市政府認定為猥褻色情而禁展

首先是Palazzo Reale的四人聯展,個個來頭不小且前兩人作品極具爭議性。第一位是來自美國紐約的攝影家Joel-Peter Witkin。Witkin出生在一個宗教信仰虔誠的家庭,父親是猶太人、母親是天主教徒,然而Witkin的雙親卻在其幼時離異,原因竟是兩人無法接受對方宗教信仰的差異!Witkin高中畢業後於一九六一年至一九六四年越戰期間擔任戰地攝影記者,一九六七年起專注於攝影創作並學習雕塑,一九七四年取得大學學位,而後在哥倫比亞大學資助下前往墨西哥大學深造,取得現代藝術創作碩士學位。Witkin攝影作品最大的特色在於取材大量的人體意象,包括死亡、肢體、屍塊與主流人體審美觀的異端:侏儒、變性人、雙性人與身體殘缺者

據Witkin個人所稱,這項攝影創作的動機與靈感,竟然是來自其年幼時在自宅前,因目睹一名小女孩因車禍而身首異處所致,而這些人體意象的邊緣人,Witkin稱之為帶著「基督傷痕」的肉體奇蹟。同時由於Witkin經常取材經典宗教名畫作為其攝影的構圖與背景,加上攝影內容的驚世駭俗(經常是斷手、斷腳、有頭無身等等),其作品歷來便成為爭議的焦點,而被一般社會大眾認為是異端不入流。Witkin攝影作品的另一個特色是採用大量的手工沖印,並在攝影負片上予以割刮,並大量採用化學試劑使攝影作品產生黑白深調陳舊感

中文簡介可參閱:
Score,一位風格特殊的攝影師:Joel-Peter Witkin
異色之島,基督的傷痕

第二位是來自捷克布拉格的攝影師 Jan Saudek。Saudek出生於猶太家庭,家人絕大多數皆於二次大戰期間死於納粹集中營。Saudek於集中營存活後,於一九五○年後以印刷工人維生,服役後於一九六三年受美國攝影師 Edward Steichen於一九五五年所策展作品 The Family of Man而啟發,立志成為一名攝影家,並於一九六九年遠赴美國取經,並獲得美國重要攝影大師 Hugh Edwards的賞識。

Saudek返回捷克後,便投身於以裸體情色為主題的攝影創作,此舉在當時共黨統治之下,自然被認為是墮落的象徵,Saudek必須隱身於地下室,以躲避當局祕密警察的注意。由於Saudek的作品必須是祕密創作,攝影主角便多數來自於熟識的親朋好友,且多數隱匿於狹小密室之中,同時,其大量運用人工剪輯將布拉格著名景點拼貼在其作品中,塑造成一種虛幻夢境般的想像空間。早期作品著重在其童年回憶,之後便著重在生命成長、特別是兒童到成人之間變化的過程,以及強調兩性之間衝突矛盾的不協調與模擬兩可。由於這種東歐共產國家的強烈色彩與主題,Saudek的作品很早就受到西方世界的注意,於一九八三年以英文出版第一本攝影集,隨後一九八四年,當時共產政府始准許Saudek專職於攝影創作(擺脫無產工人階級)。

Jan Saudek中文簡介
克里斯蒂安·弗里克,无意突破 -- 强·索德克的地下室摄影
Jan Saudek官方網站

後兩位義大利攝影家,Massimo Listri是非常著名的義大利庭園建築攝影家,Giustino Chemellon則是建築雕刻攝影家,兩人在網路上的資料均不多,無法多做介紹。

將以上四位攝影家的作品聯展,起初頗令人驚訝。Witkin是超現實主義、Saudek則是現實主義,Listri與Chemellon則傾向於寫實主義,似乎沒有聯展的共同點與重要性;然而,這四位攝影家都以其對色彩的運用著名,或許是策展人所欲強調的共同點。

至於在Palazzo della Ragione展出的Wilhelm von Gloeden作品展,大概是之前提過的「同性戀與藝術」大展的妥協版。還記得曾經提過米蘭原本在去年六月有一項盛大的藝術展,卻因為宗教因素而胎死腹中,隨後則移往佛羅倫斯展出,展地便是這次攝影展的同一個場地。

Wilhelm von Gloeden(1856-1931)何許人也?在米蘭的「同性戀與藝術」大展中,便以von Gloeden為論展關係的起點。von Gloeden是當時北普魯士貴族後裔,於就讀藝術學校時,因感染結核病,由醫生建議遷往氣候溫暖地區療養,von Gloeden乃於一八七六年便遷往義大利西西里亞島東北角著名的渡假勝地Taormina,三年後(二十三歲)定居此地終老。由於von Gloeden繼父涉入貪污事件,其家產遭沒收後,von Gloeden便以攝影維生,於一八八八年成為業餘攝影師。由於地利之便,von Gloeden拍攝以西西里亞島等地中海地區勝景與悠閒生活的明信片,立即獲得前來渡假的王公貴族與富甲的青睞;然而,von Gloeden最具盛名的攝影作品,則是他以西西里亞地區面容、身材姣好的青少年為主角所拍攝的「性感照片」。

首先是von Gloeden這一系列的攝影作品,為什麼在當時備受歡迎?同時,為什麼在同性戀與藝術這一個歷史文化脈絡中佔有如此重要性?原因有四:

一、工業革命:在工業革命興起後,歐洲社會結構大幅變動,一方面是財富分配多樣化,有錢人不再只是世襲家產的貴族,有一新興中產階級大幅投入文化藝術領域;二方面,工業革命影響整個歐洲社會性別觀念,除了女性角色在社會、經濟、政治領域的活躍之外,男性角色也突破了傳統性別角色的扮演,簡言之,原屬貴族間那種「特殊男性情誼關係」,在工業化之後,隨著社會階級重整,在中產階級間也成風潮。(See DOMINIQUE FERNANDEZ, A HIDDEN LOVE: ART AND HOMOSEXUALITY 214 (trans. David Radzinowicz, 2001).)因此,當von Gloeden的義大利少年裸體系列照片在貴族間流行傳遞時,在中產階級間也大受歡迎。 英王Edward VII, 美國富商Alexander graham Bell與英國劇作家Oscar Wilde皆曾親訪von Gloeden。

二、避世桃源:除了von Gloeden大量拍攝少男裸體照片,也必須有足夠的市場。當時中西歐各國戰亂頻仍,南歐地區,特別是海外孤島的西西里亞地區,便成為德國、東歐、巴爾幹半島等落難貴族(當然以男性為主)的避難之所,這一群人大批湧入西西里亞島,不但支撐起von Gloeden的攝影作品市場,同時也帶動這貧窮落後地區的觀光市場。而這也是為什麼,在西西里亞島這民風相較保守的虔誠天主教地區,能夠容忍子弟成為von Gloeden的攝影主角,以及von Gloeden那一連串帶有性感暗示的少男裸體寫真作品。(See STEVE HOGAN & LEE HUDSON, COMPLETELY QUEER: THE GAY AND LESBIAN ENCYCLOPEDIA 252 (1998).)而von Gloeden、其堂弟Wilhelm von Plüschow(多以羅馬、翡冷翠等地的義大利少年為主角,但不久轉為拍攝以女性為主的照片)以及隨後出現的義大利攝影家Vincenzo Galdi(曾為von Gloeden的助手)等人的攝影作品,則將南歐義大利西西里亞島地區,成功塑造出其「性愛天堂樂園」的形象,吸引更多處於當時同性戀與男性之間性關係仍為違法的國家或地區的人們,爭相前往,例如奧國大公Friedich Albert Krupp、波蘭音樂家Karol Szymanowski等人。(See DOMINIQUE FERNANDEZ, A HIDDEN LOVE: ART AND HOMOSEXUALITY 228 (trans. David Radzinowicz, 2001).)





三、古典畫風延伸:包括von Gloeden, Fred Holland Day, Karl Egermeier以及Frank Meadow Sutcliffe在當時延續歐洲繪畫古典畫風,刻意在人物構圖上沿襲傳統,特別是將當代人物構圖模仿許多著名畫作,藉以吸引更多藝術愛好者的注意與收藏購買意願。例如von Gloeden最著名的代表作,便是於一九一二模仿法國畫家Hippolyte Flandrin(1809-1964) 最著名的作品「海邊少年」(Jeune homme nu Étude, 1836)。另一方面,為了減輕世俗對von Gloeden少年裸體照片的負面觀感與責難,von Gloeden大量引用宗教因素,將攝影畫面構圖導入宗教畫風,並以聖人傳世故事為攝影題材,最著名的如San Sebastiano,藉以轉移社會大眾的主角裸體的眼光。而這股風潮,也由Thomas Eakins(美國著名詩人Walt Whitman的密友)與Fred Holland Day(Oscar Wilde作品在美國的出版商)帶向美洲大陸。

四、人類學的意義:von Gloeden的人像攝影作品,對於當代或現代科學家而言,則是具有人類學上的重要意義,國家地理雜誌便曾以此刊登von Gloeden的攝影作品。

von Gloeden在Taormina當地定居後,不僅因其攝影作品為當地經濟帶來貢獻,其本人也經常捐錢造福鄉里,並資助許多入鏡少年,其中一人,暱稱「小黑莓」(Il Moro)的Pancrazio Bucini則成為von Gloeden的入幕之賓,隨後成為von Gloeden的終身伴侶。Bucini一生見證了同性戀與藝術的興亡:von Gloeden於一九三一年逝世後,Bucini繼承了von Gloeden將近七千幅的攝影作品與底片所有權,然而,一九三九年義大利法西斯政權以散布猥褻色情圖片為由,大筆扣押並銷毀von Gloeden的少男裸體照片,Bucini本人於一九四二年並因此遭起訴;影響所及,遲至一九七○年代,von Gloeden的攝影作品才重新呈現在世人眼前。von Gloeden對當代同性戀藝術創作影響頗深,美國普普藝術大師Andy Warhol與Joseph Beuys便曾多次引用其作品,義大利攝影家Tony Patrioli並延續von Gloeden的創作,在西西里亞地區以當地少年裸體為攝影作品的重心。法國小說家Roger Peyrefitte)並根據von Gloeden一生寫成小說Les Amours Singulières (1949)。(See STEVE HOGAN & LEE HUDSON, COMPLETELY QUEER: THE GAY AND LESBIAN ENCYCLOPEDIA 253 (1998).)



關於當代男體性感寫真攝影,我要推薦由Michelle Olley所編Uomo: Capolavori della Fotografia Erotica (2000)一書。該書蒐羅當代最著名的同性戀/異性戀男體裸體攝影家作品,許多在網路上流傳的經典作品,才知道原來是哪一位攝影家的傳世之作,值得一看!

以下為該攝影集所選攝影家目錄及簡介(義大利文):











該攝影集所選von Gloeden攝影作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rzissm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