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台灣出版兩本有關雙性戀的學術刊物(異/同之外:雙性戀)與個人認同心路歷程(另一個衣櫃:雙性戀者的生命故事與認同)的書籍,讓這個在台灣性別研究上幾乎沒有聲音的議題,帶出一些值得討論與省思的可能性。然而,在這個涇渭分明的後現代分類社會文明中,雙性戀跨越性傾向的模糊立場,都引發「背叛」的議論而不見容於其中兩大陣營:異性戀與同性戀。

許多異性戀者當被發現有同性戀性傾向時,最常用以掩飾的藉口,便是雙性戀;只不過,當同性戀都還被視為社會異端時,「雙性戀」究竟是否能稍稍減低被視為同性戀的罪惡感與社會壓力?還是根本沒有雙性戀這回事?

當我訪問義大利同志平權運動者時,曾經問及雙性戀在義大利的「普及率」。許多義大利男同性戀者都曾結過婚、甚至仍維持婚姻關係,因而當雙性戀這個區分出現時,義大利頓時出現許多雙性戀「男人」(文獻上似乎以雙性戀男性多於雙性戀女性?),然而,對受訪的男同性戀者而言,接受這種說詞的人居多,是否凸顯義大利同性戀社群在社會歷史文化上有其特殊性?

日前由義大利富豪Silvio Berlusconi所領導的中間偏右政黨聯盟,於國會大選贏得大勝,三度組閣;咸認義大利同志平權與同志伴侶關係合法化運動,將因執政黨Forza Italia強烈的天主教色彩與保守立場,前景不甚樂觀。有趣的是,上週執政黨公佈其發言人,竟是由自由色彩的激進派人士、36歲的義大利政壇小花Daniele Capezzone擔任(義大利同志網站就此分析其發展),而這位曾是最年輕的義大利政黨秘書長,在2006年公開宣佈其雙性戀性傾向。

不知道這是否代表任何象徵意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rzissm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