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l me \\\\\\\"Querelle\\\\\\\" 


對於老年同志而言,最根本的問題是:青春不再。

 

這意思是:他們不再性感、不再具有吸引力,相對於當下主流文化、特別是男同志某個文化所形成的價值判斷,也相對於男異性戀年長者。

這另一種可能性當然是,有某一個族群的同志對於年長者也有所謂「具有吸引力」的可能性。但這裡普遍要說的,可能還是源自西方文明中,自古希臘流傳下來的所謂
erastes/paidika在形上學的傳統。最極端的說法可能是,在當代性文化的形塑下,年長者不再性感(也可能表示不再喜歡刺激玩樂、生活規律無趣),然而,另外一方面,所形成的男同志文化,卻是將同志在性感的重要性極大化,亦即,男同志等於性感。年長者非性感,故非同志。因此,普遍在同志社群裡,便看不見老年同志的身影。

 

這樣的窘境,使得老年同志在同志社群及老年社群中均無法獲得接納與認同。(這情形在其他如雙性戀者、用藥者、變性者之間亦同)

 

其次,青春與性、性感、性文化之間的相互影響,也導致老年同志在某一個程度的被孤立。從人類性文明的角度來看,性與性行為被純粹當成是一種人類動物本能,即以性行為作為繁衍後代的一種工具性行為,年長者的確會因為生理構造導致其於性行為上所需求的功能,隨著年紀增長與身體功能退化而逐漸消失。然而,有趣的是,人類性文明的發展,已經從這種工具性的功能轉變成為本質性的發展,亦即,性行為本身及為行為目的,性交本身不再單純扮演生殖繁衍後代的中介工具,而是已經成為人類在情感反映的一種本質需求。

 

然而,這種本質性的發展,在不同國家與文明之間演變的過程並不相同。換言之,對於年長者的去性化與無性想像,仍然存在於許多國家與社會文化中。也就是說,假如我們認為性感的作用是為了展現吸引力、進而產生性行為的機會,而年長者因為不再需要或者沒有可能從事性行為,便不具扮演性感角色的功能,同時,便也失去在充滿性感需要的現代文明社會中。老年同志亦同,甚至可能因為同志文化而使得這種現象更形明顯。

 

對於老年同志另一個錯誤的文化認識是所謂「戀童」(pedophile)現象,亦即老年同志慣於追求「青春的肉體」(採精納元?),甚至成為侵害者的角色(不安好心的怪老頭?),同時造成同志社群裡年齡分化(age cohorts)甚至年齡隔離(age segregation)的現象,而這種分化現象,背後還帶有因為年紀所伴隨的性經驗所形成的性病或愛滋病的病史的可能性(某種處男情節的形成?)。而這種考量,也隨著性教育的普及與對性行為的本體論,性行為的多寡反而在現代社會文化中成為一種正面評量。

 

這種年齡分化也同時表現在男同志的夜店與享樂消費文化中。

 

對於老年同志戀童的疑懼,從早期在法律中施以強制禁止規範,比如說未成年性侵犯犯罪的防治與加重處罰等,到這種社會刻板印象的形成所造成老年同志安養的社會網絡遲遲無法有效建立的影響,這同時也影響同志在教育工作上、在子女監護權與收養上所形成的歧視與差別待遇。

 

這也就回到一個根本問題:現行法律制度所依據者,是一個理想中的異性戀伴侶關係與家庭制度的具體化。老年同志的就養照顧問題,其實是來自於社會福利制度所欲形成的圖像,是一個「男有分、女有歸」的社會,涉及對於同性婚姻是否合法化的一個重要問題。

 

有趣的是,年長者社群在政治領域上,卻是最有權力的一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rzissm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