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1656.JPG 

當整座城市變成巨大的遊樂場
—萊登語絲‧之一
張宏誠
04/10/2003

跟星期六的街市(Street Market)一樣,突然間你會發現,原來萊登城裡還有「這麼多」的市民啊!

自由日的歷史傳統

十月三日是荷蘭萊登市(Leiden)的「自由日」(Liberation Day),整個氣氛倒像是印象中黑白電影裡的國慶日場景;與其說這就是萊登市民心目中的「國慶日」,倒不如說在這一天,萊登市民找到一個身體、精神、年齡的「自由靈藥」。

十六世紀荷蘭遭受西班牙入侵,也有所謂「八年抗戰」。由於萊登城位居荷蘭中部地理要塞,成為西班牙人亟欲攻奪的據點。據說當年萊登城人民浴血死守,不惜搗 毀海提水壩,以阻擋西班牙軍隊的攻略,卻也因此死傷無數,遭受飢荒與疾病的肆虐。荷蘭軍隊最後則在一五七四年十月三日入城,以白麵包及醃魚 (herrings)解救萊登居民於飢荒之中;萊登城的解放,也就敲響了西班牙統治荷蘭的喪鐘。十月三日(the third of October, Leidens Ontzet, Leiden's Deliverance)遂成為萊登市最大且最重要的節日,此項傳統至今仍為保留,當天即公開免費提供市民白土司及醃魚作為紀念。萊登人回到家鄉時,火爐 上還熱著辣燉菜(Hodgepodge),也成為之後當晚傳統菜餚。萊登人浴血抗戰之英勇表現,獲得免除賦稅與賜建大學兩種獎賞,最後萊登人選擇擁有屬於 自己的大學,而由奧倫治威廉王子(Prince of William of Orange)於一五七五年二月八日賜建大學,並封萊登大學為「自由之稜堡」(Praesidium Libertatis, Bastion of Liberty)。

今年自由日適逢星期五,是個難得的連續假期,節慶氣氛更加濃厚。大多數外國學生都會加入這個「瘋狂集團」,享受嚴謹的荷蘭人、枯燥的萊登人一年一次的變臉計畫!

慶祝活動原來不分國籍

慶祝活動從星期四下午兩點開始,但準備作業大概一天前才開始,你可以隱約知道這裡要架設看台,那裡有遊樂設施,不過正常生活仍繼續。你便可以體會荷蘭人規 矩的性格:準時出現應有的一切設施,在那之前和在這之後,如舊的街道景觀,過著如常的生活;人們恣意狂歡、隨意棄置菸酒杯罐與食物,但活動一結束,一旁待 命的清潔車「立即」清理街道環境,回復原有市容。雖然偶爾私下咒罵荷蘭人死板、不知變通,看到這一幕,卻也不得不佩服甚至欣賞荷蘭人這「規矩」的一面。

PICT1581.JPG  

下午六點多,這裡白晝依舊。所有公私機構商家全在五點前關門,因為他們都要「準時」享受過節生活。遊行揭開慶祝活動序幕。傍晚的遊行比較像是我們國慶日下 午的民間遊藝表演,由萊登市各個民間團體組成,有划船社、足球隊、棒球隊、舞蹈社等各式運動社團,除了一些閃燈、亮彩裝飾外,服裝多是社團制服,成員大大 小小,同時沿街散發招生傳單,倒像是「街頭漫步」,但隊伍基本秩序倒還是很「荷蘭人」。另一個引人注目的焦點是軍樂隊,也是正式慶祝活動前,我覺得最棒的 節目。軍樂隊的組成非常有趣,或許是經驗傳承,老至阿公級的喇叭手,小至身高會被淹沒在其他團員裡,還不到上小學的短笛手、小鼓手,可以毫不突兀地融合在 一個樂隊裡,小鼓手被編列在隊伍最前端,一方面是隊伍的整齊性,但更可以說是荷蘭人重視個人特殊性,並鼓勵子女從小參與活動的表現。這也是為什麼會有發傳 單的舉動。

PICT1591.JPG  

遊行從我住的豪依拉賀大街(Hooigracht)ㄧ端運河旁開始,隨即走進萊登市最大的購物街哈林街(Haarlemmerstraat),再轉入市政 廳所在的布里街(Breestraat),這裡是觀看遊行最佳去處。終點站是一處大型停車場(Garenmarkt)改搭看台的表演場地,在這裡,剛剛參 與遊行的軍樂隊會在這裡正式表演。最後在市政廳廣場有一場戶外音樂會,直到凌晨兩點。

天真、浪漫的荷蘭人、愛國的荷蘭人

說實話,遊行並沒有什麼看頭。除了服裝造型上沒什麼特色,頂多臉上塗點顏料,衣服掛點會發光閃動的小螢光燈,遊行的道具更是簡單到乏善可陳,甚至可笑,但 參與遊行的人正經八百、煞有其事,路旁觀看的民眾也樂在其中,甚至小城中大伙都認識,兩邊就打起招呼來了。有個桌球社的遊行團體,球員拿著原來五倍大球拍 想展現球技,後邊卻跟著扛著原來球桌十分之一不到的少年,不時露出尷尬的笑容,那一刻真令人發噱。這就是我朋友口中的荷蘭人,天真可愛!

PICT1607.JPG  

後來跟上隊伍到停車場看軍樂隊表演,可惜已經接近尾聲,好不容易擠到看台樓梯一側,勉強可以正面看到表演。最後只看到兩支隊伍表演,卻是比賽優勝隊伍壓軸 好戲,樂隊隊形變化多端,樂手間動作、走位也算整齊(當然無法跟我們國慶日三軍樂儀隊那種軍人所要求的絕對劃一相比)。我最喜歡的一幕是第一支軍樂隊演奏 某一首曲目時(突然忘記名字),隊形變化下,一位薩克斯風手緩緩走向看台前,想像是電影中聚光燈一下子打在主角身上,他就這樣獨奏、在所有觀眾面前 Solo,哇,那一幕感覺薩克斯風真是太浪漫、太有味道的樂器了,約兩分鐘後,他結束獨奏,拿下帽子優雅地向觀眾致意,我想當場所有女生都會為他傾心吧! 雖然我不是女生,卻也著迷在其中。之後,隊伍向前變化隊形,他一轉身又隱沒在眾多樂手間…畢竟,樂隊是集體演出的形式,講求整體表現。當晚節目在第一名樂 隊最後一首曲子演奏下劃下句點,其他二、三名樂隊則再度入場,三支隊伍同時在場中,此時一位總指揮出現,首先演奏一首萊登市古曲,旋律簡單,琅琅上口,我 問身邊一位當地人,她說這曲子萊登人耳熟能詳,但沒有歌詞,也不知道曲名,大伙就隨意哼唱,果然四周萊登人就啦啦啦地哼著、唱著。隨著樂隊響起類似熄燈號 的小喇叭旋律,不久,另一首曲子前奏才一響起,身旁所有荷蘭人觸電般全體一致起立,沒錯,雖然第一次聽到這曲子,但完全可以猜到,這就是荷蘭的國歌。不誇 張,所有荷蘭人都大聲唱著他們的國歌啊!我站在群眾間,這才深刻體會,原來我真的是他們眼中的外國人,卻也讓我想起在台灣時,每當電影院響起我們國歌時身 旁情景…無關意識形態,但原來這就是一個國家最驕傲的一刻。

夜晚奇異熱鬧的萊登

萊登市,這座五百年歷史的古城,夜晚隨意走在巷弄的石板路上,昏黃的街燈,或在兩旁建築物石牆上安靜的「裝飾著」夜色,或在交錯的運河兩側映照水面晃動的倒影,彷彿走入歷史,也提醒我人在歐洲。但今天的萊登是座不夜城。

原來,四處林立的小酒館,在街道上就地搭起帳篷,張燈結綵,運河上露天座位的平板船,搖身成ㄧ座座小型樂隊舞台。到處都是臨時搭建的啤酒吧台、賣薯條及炸 麵團(很像我們的「雙胞胎」之類的傳統小吃)的小餐車,隨處放置的高腳小圓桌供酒客閒聊時放置酒杯,但標準配備都不缺大陽傘與帳篷。

原來,萊登氣候陰晴不定、冷暖無常,時常說風就是雨,但也來去無蹤。據說自由日當天「傳統上」都會下雨(今年例外!),所以報紙上活動訊息也提醒民眾出門別忘帶傘。確實,這就是大傘與帳篷出現的原因,而我也看到不少民眾明明好天氣,但手邊總有一把傘。

原來,正因為幾百年來都是這樣,「真正」的萊登人下雨時很少看到他們撐傘,說實話,騎腳踏車倒也不好撐傘,但當你看到荷蘭人騎腳踏車時,雙手從事難以想像 的動作的高超技術,這才體會不是不能撐傘,而是早習慣這裡的天氣了,倒不如淋點雨就過去了。當我剛到萊登的幾天,就是這種天氣,路上放眼望去,萊登人若無 其事悠哉的,就只有我撐著從台灣拎過來的小折傘…。之後好幾次遇到下雨,我都不知道要不要打開我的傘…雖然漫步雨中是件浪漫的事。不過這裡,雨具,倒是不 便宜。

原來,萊登人的夜晚不是在家,就是在小酒館裡,夜晚的街道上,基本上看不見人影走動。一下子,街道巷弄裡到處是人群,飲酒作樂,三倆聚在樂團野台前跳舞或隨意擺動肢體。這天晚上,萊登人把整座城市當作「大」酒館,夜晚的萊登城散發著奇異的熱鬧風情。

PICT1609.JPG  

白土司與醃魚

隨著軍樂隊表演散場,我隨著人群四散準備回家,但路的一頭軍樂隊仍集結著,一問之下,原來另一場遊行正要開始,時間已經晚上十點半了。小鼓聲鏗鏘的進行曲 前奏響起,隊伍向前,兩旁萊登人自動地跟在樂隊後端,身旁腳踏車仍不離身的跟著、牽著,同時向前看齊,規矩整齊地跟著樂隊及前一個人的步伐邁進。隊伍又走 回我住的大街上,眼看就經過宿舍,我猶豫著要不要脫離隊伍回家,但一想看看隊伍到底走到哪裡,便又跟著走到大街盡頭,隊伍向右邊不知名的街道轉去,我想這 遊行隊伍是不會在短時間裡走到終點吧?(節目單上遊行的結束時間是:問號!)於是轉頭走回宿舍休息,時間已接近凌晨十二點了。明天還得早起。

PICT1612.JPG  

明天要早點起床!這是當地同學提醒我的。自由日當天活動從早上七點開始,市政廳七點準時播放起床號(Reveille)。鬧鐘跟在台灣時設定一樣,準時七 點會第二次提醒我起床,起來按停,但一看,窗外仍一片闃黑,我無法想像這時候會有慶祝活動,又倒頭睡去。再次醒來已經九點。隨便梳洗後匆忙出門。閒逛幾圈 後偶遇幾位同學,問我領禮物了沒?這才想起今天早上最重要的任務—領市政府的小禮物—白土司和醃魚。地點是萊登早期魚貨秤重的地方,稱為The Waag。

PICT1613.JPG  

我到的時候,排隊領取行列已經延伸到好幾條街道之外,我跟著混入萊登人隊伍中,不自覺地就跟前一位排隊的當地人聊起來。瑪利亞,一位年輕的中年 婦女。我們聊著萊登這最重要的節日。經過前ㄧ晚通宵狂歡,她也坦承七點起床會要了她的命。白土司和醃魚是萊登傳統食物,但我一直不習慣生吃醃魚的味道,嘗 試性地問她對醃魚的感覺,當地人怎麼調理,她說一般都與生洋蔥末夾著麵包生吃。至於味道,她說:「當你沒東西吃的時候,就會覺得醃魚好吃,也只有醃魚可 吃。」大約二十分鐘,我便走進發放白土司與醃魚的會館,瑪利亞領了白土司後便往另一側領醃魚,我則忙著照相,不久,我走向一位穿著正式、發放白土司的老先 生,問他是不是要有登記卡才能領取—原來這事先要到市政府登記,取得一張黃色卡片,但他一看我,對我笑笑,沒說什麼便塞給我一條長白土司,並祝我過節愉快。

PICT1614.JPG  

我當然為他的熱情及這「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感到興奮,但一旁一桶桶醃魚,則讓我退避三舍,準備走出會館時,瑪利亞卻在出口處等我,原來她幫我多拿了一 些醃魚。接著她領我到會館外一排帳篷前等候,原來醃魚還必須在這裡由魚販去除魚頭並處理魚刺骨。

PICT1616.JPG  

與瑪利亞道別後,我拎著白土司和醃魚,牽著腳踏車走回宿舍。一路上領到白土司的小朋友就吃起來。有趣的是,他們是像挖冰淇淋似的,把土司中間白軟處刨撕著 吃,土司外皮倒成了一個容器似的。回到宿舍,這便是我的午飯。但生吃醃魚我還是無福消受,還是起油鍋煎熟夾土司吃。白土司外皮非常厚實但酥脆,而裡頭的麵 包卻非常鬆軟且紮實,麥香味十足,夠我吃三天以上。

PICT1621.JPG  

傳統的食物,道地的萊登人過著屬於他們驕傲而光榮的一天。這樣的白土司就像荷蘭人一樣。外表堅強冷漠,但接近認識他們之後,會發現真實的荷蘭人,其實是溫 和而熱情的,做事雖然按部就班,規矩甚至呆板、頑固,但卻是踏踏實實的。一如他們的建築物或房子,外觀幾乎一致,規模遠比不及台灣,一進門是小小客廳、廚 房及餐廳,倚窗臨街,但室內佈置卻各具巧思,重視隱私的荷蘭人雖不希望行人窺視,而在窗戶中間以毛玻璃或精巧的窗飾阻隔行人正常視線,但窗台上總精心佈 置,鄰居間相互爭奇鬥艷,足以「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形容。這就是荷蘭人。

PICT1683.JPG  

重視家庭生活的荷蘭人

三日下午的遊行才是正式表演。遊行人員終於穿上像樣的服裝。萊登人遊行內容自不脫西方童話故事的把戲。穿新衣的國王、灰姑娘、小紅帽、狼來了等等童話故事 的角色,一一扮演呈現在遊行行列中。當然,曾經稱霸海權的荷蘭王國的萊登小城,遊行內容也要展現帝國昔日氣勢,曾經的殖民地,印尼,當然更不例外,扮裝的 印尼貴族穿金戴銀,中東賣神燈的商人騎著「真的」駱駝、曼妙舞姿的阿拉伯女郎、童話人物阿拉丁駕著魔毯、印度的弄蛇人,當然少不了中國的舞龍舞獅等等。但 西方人對東方世界認識仍然淺薄,甚至無知到充滿刻板印象,中國人總留著八字鬍、戴斗笠,斗笠上還垂著代表清朝人留辮子的黑色長物?更可笑的是,除了西方人 物的服裝較為可觀外,其他國家的人物服裝道具粗鄙至極,實在比不上製作精巧的我們的遊行花車。

PICT1652.JPG  

但不管是遊行隊伍兩旁,或是中央車站方圓幾公里所有空地及馬路上,臨時搭建的雲霄飛車、摩天輪、碰碰車、旋轉木馬、盪鞦韆等等遊樂場設施,還有彈珠台、吊 娃娃機、吊鴨子或撈氣球等大人小孩皆宜的遊戲,你都可以看到荷蘭父母們必然帶著子女,你看過那種一次可以帶兩個小朋友的娃娃車,還有透明罩子可以完全擋風 遮雨嗎?這就是重視家庭生活的荷蘭人,去哪都帶著小孩,既使剛出生不久、要是我們台灣父母絕對不會帶出門的小嬰孩,你也可以看著荷蘭人就這樣帶著街上逛 街,馬路上、人群裡吵雜的聲音絲毫對小朋友起不了作用,安穩地在娃娃車裡睡著,這倒也是荷蘭小嬰孩的本事。當然,最常看見的,就是荷蘭父親們肩頭上永遠少 不了小朋友跨騎著。我想,荷蘭家庭舉家外出的另一原因是,他們的父母不會為他們帶小孩,老先生、老太太們也要有屬於他們自己的生活,在這些遊行活動或街市 上,多的是這群銀髮族們悠閒地享受他們倆人世界或單身貴族的生活,這在我們的社會卻是很少見。

PICT1711.JPG  

我家也有煙火秀

我說慶祝活動不分國籍,自由日的壓軸當然是璀璨奪目的高空焰火秀了。事實上,從傍晚起,萊登市就起風了,天空也暗了下來,不久就下起雨來了,越下越急,溫 度也一下子驟降至少十度吧,果然傳統還是要的。吃過我總不變的晚飯—洋蔥蘑菇炒培根加杯湯粉,用一大包才十九分的義大利麵煮成湯麵,算算花不到一歐元就可 以解決一頓吧—後,我壓根忘了還有煙火可看,天氣一變冷,我就會「冬眠」,躺在床上就睡著了,直到被煙火巨大響聲驚醒,抬頭一看,窗外正上演著五彩繽紛的 煙火表演。此起彼落的紅的、黃的、綠的火球直上雲霄,蹦躍彈射向四周拖曳著光芒,直到消散成一團白色雲霧,還沒來得及掩沒在夜色中,又是一陣五彩火球此起 彼落。我房間巨大的窗正好成了欣賞這場煙火秀最佳舞台,索性坐上窗台,手裡握著台灣帶來溫熱茶杯,裡頭氤氳熱茶也是千里而來的茶葉、茶壺泡的,就這般悠閒 地享受剩下不到一小時的煙火秀。心裡想,還真是不枉我剛剛才繳的這個月昂貴的房租錢啊!也讓我想起大學最後那兩年蝸居在台北市萬華中華路,國慶煙火就在不 遠處六號水門施放時,那種高空焰火爆炸的聲音彷彿就在頭頂的臨場感,只是那時住的是平房,倒沒現在這麼好的視野了。

PICT1772.JPG  

來之前就聽說我申請到的這間宿舍種種缺點。在這棟由醫院改建的國際學生宿舍,以房租貴的離譜聞名。單人房(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雅房」)必須與十到十五人一 套至兩套衛浴設備及一間廚房,室友生活或衛生習慣不好的話,就必須忍受吵雜及髒亂的生活;沒有宿網,也不能架設寬頻網路及市內電話。我被分配到的房間月租 四百歐元,算是中高價位,房間在頂樓(其實樓上還有一層閣樓,應該有住人),是這附近最高的建築物;我這區算是角落,只住七個人,並在整棟建築物的後方盡 頭,下面是條小巷子,非常安靜。樓友大夥除了隔壁室友常有朋友來訪較為「熱鬧」外,住的都是獨自在房間用功唸書的人,甚至還有法律系的講師,生活習慣大家 也都算自愛,隨然還算是在「磨合期」。我房間旁的一個角落有獨立一套衛浴設備,算是我自己一個人專有吧,也少有其他人使用,離他們算「有點遠」吧!房間窗 戶面向東方,好天氣的話,八點太陽就會教我起床,市內光線非常充足,空氣也好,視野一望無際。有了無限網卡後,我在宿舍某些角落也可以隨時無限上網,據說 這棟也準備架設電視天線、網路線及電話線。宿舍旁邊有大教堂,三座超市及星期六的街市走幾步路就到,要到城內主要購物街即書店非常方便,離上課地點也近。 實話說,要不是房租真的太貴,我很喜歡這間房間,尤其在我看過其他房租相差不遠的房間後,更加覺得在萊登住的問題,我其實算是很幸運了。

PICT1645.JPG  

當整座城市變成巨大的遊樂場

十月三日是我離開台灣到荷蘭萊登留學第一個節慶,也是這裡最大最熱鬧的節日,就像童話裡灰姑娘短暫魔咒般,整座萊登城幻化成巨大遊樂場,萊登市民在這天都 成了天真的小孩,盡情地在其中嬉戲玩樂…。但午夜十二點的鐘聲雖無情,但始終還是響起了。萊登市又回到她原來寧靜的古城面貌。對我而言,這最初一個月的生 活是美好的、幸運的。當初臨行前關於荷蘭人及萊登市的種種,我不想在意也不去記憶,我只記得第一天踏上荷蘭土地、在台夫特那位熱情和藹的老太太,超市裡不 知名店員突來的招呼問候,街市裡總會算我特別便宜的斯里蘭卡年輕小販,還有總是熱心回應我笨拙英文下、支吾問題的萊登人民。

就像梵谷當初畫那幅「平原上的雲」一樣,雖然偶爾會想念你們,偶爾會有孤寂的時候,但還是可以告訴大家,我還好!

而我的秀正要開始!




arrow
arrow

    narzissm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