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學術理性與人性溫度的法學專論—Kenji Yoshino的Speak Now新書推薦
張宏誠
閱讀是一件非常個人風格的習慣,但作為一個學術研究者,有時候並無法在學術閱讀中,找到私人情緒上「閱讀的喜悅」。
紐約大學法學院日裔美籍公開出櫃教授Kenji Yoshino的新書:Speak Now: Marriage Equality on Trial, The Story of Hollingsworth v. Perry (2015),就是會讓我只想停下手邊一切工作,好好看的一本書。
不同於臺灣法學專論書籍的呆板無趣、無設計、無美感,Kenji Yoshino教授的新書呈現一種洗鍊的質感啊,精裝黑底燙玫瑰金字,書衣則是以金銀兩色、四個圓圈交疊,從視覺效果上非常顯目,但調低亮度的金銀色,不落俗豔,搭配特殊無亮度的黑素書衣,簡單的設計就凸顯整本書最重要的關鍵:法律與愛的共生互動關係。
一段共同成長的師生情誼
Kenji在前言一開始,便以自己跟亦師亦友的Guido Calabresi教授/法官的數十載情誼:念耶魯法學院時,Guido是院長;1996年畢業時,Guido被Clinton總統提名進第二巡迴上訴法院,Kenji也變成Guido的法官助理,之後Kenji回到母校教書,2006年掛上以Guido為名的教席(Kenji說他的伴侶Ron還吃味地說不是「冠」他的姓)。等到2009年Kenji結婚時,是在Guido的私人農莊裡,由Guido為他證婚。(P. 1)
一段同志人權運動全球發展的臺北插曲
新書「掩卷語:結婚禮讚」(Epilogue: Epithalamium)裡也特別說到2013年他在台北跟Albie Sachs大法官那場同性伴侶婚姻平等保障的對談,Kenji說道:「我受邀到臺北對談,部分原因是因為當時臺灣可能是東亞國家中,第一個承認同性婚姻的國家。」Kenji用了幾段話描述當晚在蔡瑞月舞蹈社對談的情緒,特別是與聽眾互動的過程,Kenji也觀察到現場聽眾的神情:「每一個聽眾都彬彬有禮,但情感是如此真摯激昂。」他認為當晚對談,是他投身同志運動後,自己覺得近年來貢獻最多的一次,也就是透過一個與臺灣人接近的亞洲臉孔,以一個同志身分說著自己的生命故事來期待說服反對同性婚姻的人們。「臺灣人要如何用自己的聲音來討論這個議題?」一個聽眾這樣問Kenji,他自己沒有答案,但透過這本書,透過以一個敘事方式說出一個同性伴侶努力追求平等的故事,Kenji認為,這將跨越國籍、種族、性傾向的差異,也可以提供全世界同志社群爭取婚姻平權的借鏡。(PP. 284-285)
讓法律平等地將每個人擁入懷裡
Kenji在前言的標題是「被法律擁入懷中」(Embraced by Law)(跟許玉秀大法官的模憲口號一樣,這裡當然有可能是完全被動,但也可以是主動,端看如何看待法律在現代社會生活中的角色),詳細描述當時結婚的情境與他個人同志生命的過程,藉以凸顯法律的重要性。幾個關鍵時點是1969年出生、2003年Lawrence判決、2008年從耶魯到紐約大學。1969年出生,是美國石牆事件與當代同志人權運動的興起,在那之前,同志社群與同志生命是不被看見的。早一點出生或出生在其他國家,對於他的生命當然是截然無法想像。等到八0年代與九0年代,他能看到1995年Andrew Sullivan寫出支持同性婚姻的重要經典Virtually Normal一書時,Kenji自認這本書與他的生命毫無關係。一方面是他自己的成長經驗與生命所形成的內在性格,二方面則是當時美國社會環境的影響。(PP. 1-2)
看不見個人生命的未來
即便當時他就讀的耶魯大學,是公認長春藤盟校中最「同志友善」的學校,同志人口被推估到可能有二分之一,即便他也出櫃,但他個人看不見同志的未來,社會環境也看不見同志的未來:性行為被處罰、到處被歧視、不能結婚、不能收養子女、不能進行人工生殖。因此,他全心奉獻於工作,完全接受各種同事不願意做的工作,參加各種計畫,甚至被認為應該出來選法學院院長,因為他是同志,不會結婚,沒有家庭負擔,可以全心全力奉獻給法學院,他可以嫁給耶魯法學院。(P. 3)
生命出現一道名為希望的光
等到2003年Lawrence判決後,一切都改觀了。現在同性性行為不再被認為是一種犯罪,同年麻州最高法院判決同志可以結婚,隔年麻州同志就真的可以結婚了,一切對於同志突然都變成可能,這時候他已經三十好幾。這時候,整個社會與人際氛圍全都改變,同事開始幫他介紹對象,要他多花一點精神經營自己的私人生活,他開始經歷當年他二十幾歲看見身邊異性戀同儕所遭受到的社會壓力。(P. 3)
等到他到紐約大學客座,與他的伴侶Ron Stoneham(好有趣的姓)一見鍾情。Kenji詳細描述Ron的眼睛,「就像在暴風雪中突然射出一道光芒」,Kenji說會想一輩子都看著,就好像擁有絕世美景的房子,會讓人想永遠待在家裡。那一刻,他快40歲,Ron快50歲,他就在那一秒知道,他想跟Ron生活在一起、在同一個州、同一座城市、同一棟大樓、同一個房間。那一秒,他知道,假如對方願意,他會馬上跟對方結婚,於是,他就搬到紐約,在紐約大學法學院任教了。(P. 4)
法律讓一切都不一樣了
Kenji說他跟他伴侶Ron都是「思想前衛、行為保守」,他們對於家庭與婚姻的想像是傳統的,是一生廝守、兒女成群。Kenji也提到,他上課一定西裝筆挺,因為他認為教書是一項光榮的專業,也因此讓他的學生知道法律是值得驕傲的專業。Kenji是幸運的,他的生命經驗讓他對於法律不再是憤世嫉俗的態度。因為當他需要時,不是上帝,而是「法律」為他開了一扇窗、一道門:當他在1990年代出櫃時,美國社會逐漸對於同性性行為予以除罪化;當他與伴侶想結婚時,他生活的康乃迪克州法律賦予他們結婚的平等權了;當他們想要有小孩時,法律也賦予同性伴侶可以收養子女即使用人工生殖技術了。法律當然無法獨立於政治文化的轉變影響,但沒有法律的革新,他現在可能就沒有伴侶、沒有子女,所有現在生活的一切都無法想像。(P. 4)
Kenji在這本書裡,想要講一個故事,一個同性伴侶爭取法律平等保障的故事,一個可以讓全世界為同志人權而努力的每一個人感動的故事,一個可以讓全世界看見同志的故事。(P. 12)
在這本書裡,我們看見Kenji的故事,看見美國同性伴侶的故事,也會看見臺灣同志伴侶的故事。
2013年年底,Kenji Yoshino教授在台北與Albie Sachs大法官就同性伴侶婚姻平等保障議題對談會後合影。
Kenji上一本重要作品Covering一書的簽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