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三峽大壩落成後,三峽白帝城等名勝便將永沈江底。四十年前,義大利有個城市當時則陷入洪患,而須傾全國之力救出,那就是文藝復興時代的中心:斐冷翠,即佛羅倫斯。

假如有看過David Leviette寫的城市筆記:佛羅倫斯的話,應該會記得其中他提過的佛羅倫斯大水災,佛羅倫斯人如何在大水泥沼中搶救他們引以為傲的千年歷史。

那是在一九六六年十一月四日,今年屆滿四十週年。



一九六六年十一月四日圖來的一場大水,使亞諾(Arno)河決堤,大水讓整座中世紀文藝復興中心一夕之間變成「威尼斯」;最深淹水處曾達四公尺九十二公分。義大利政府必須動員軍隊疏散城民,但更大的考驗是,如何在大水過後的泥濘中,將千年文獻、古籍、藝術品毫髮無損地解救出來。

歷史也倒真捉弄人。一一七七年十一月四日(是的,幾百年後也是同一天氾濫),亞諾河也曾決堤。而這之後,至少曾造成五十六次以上的大水災。達文西甚至曾經就如何修提導流,以防止亞諾河再次氾濫而設計引水渠道。豈料,當年的手稿,險些便淹沒在一九六六年的大水裡。



然而,亞諾河早就是佛羅倫斯的一部份。千年來雖然造成佛羅倫斯人無數次的恐懼;但沒有了亞諾河、橫跨河岸的「老橋」(Ponte Vecchio, 1345),佛羅倫斯就失去了生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arzissm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