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中華民國93年10月27日星期三,青春Pasta(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4/new/oct/27/life/young-1.htm).
荷蘭建築以山牆式風格聞名。不過,荷蘭人還有一個「雅趣」,就是喜歡在牆上塗鴉。年輕人用壓克力筆,地上、牆上、天花板上留下五顏六色的「超現實畫」,有時候,就幾個字母,大大的盤踞火車外牆。有水準點的,就屬我念書的中部著名大學城:萊登市(Leiden)(增圖一)的牆詩了。(我不喜歡翻成「萊頓」,聽起來笨笨的!)
喜歡讀詩的我,赴荷前便從網路得知,萊登牆詩是當地有名的城市造景。網站有荷、英兩個版本,介紹現有牆詩作者及所在位置,偶爾在原文外有荷文或英文等其他語言翻譯。某個朋友收到我轉寄的網址,回信給我說:「哦∼原來這就是你選擇去萊登唸書的原因啊!」嗯,或許也是其中之一吧?!當時我還自誇說,也要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萊登牆詩網站中文版⋯可是⋯嗚∼嗚,一年過去了,自萊登大學畢業轉而在米蘭繼續攻讀博士學位,不僅網站沒見個影兒,牆詩照片我也沒有全部收集完,還說要寫本「萊登詩牆語絲」呢?!當初想,萊登就這麼點大,總能隨意走著走著,就在某一瞬間發現一處牆詩,那喜悅與興奮或許更能滿足我的浪漫想像。(增圖二)這許是將來再度與萊登重逢的期待與伏筆吧。
其實,萊登人本來就喜歡在自家牆上塗塗寫寫,最早只是自己名字或聖經詩歌。一九九二年,一群喜好藝術的萊登人發起「牆詩計畫」,與市政府合作,開始第一幅牆詩創作。當初預期在西元兩千年完成百幅牆詩。不過,對隱私十分重視的荷蘭人而言,該計畫也引起某些居民與屋主的抗議,以致停頓,到西元兩千年才又積極開展牆詩創作。我離開萊登前已完成九十六幅。有的顯目(增圖三),有的隱密(增圖四),有的甚至在藤蔓「攻城略地」下節節敗退而消失(圖一);有的化身在書店、酒館、餐館、教室、體育館裡。你會以為那只是一種裝飾,但實際上,他們都是牆詩家族的一份子喔。預計在明年達成百幅牆詩目標後,該計畫即告暫停。
除牆詩網站上說明收集齊全外,在市政廳旁的一家咖啡館牆上,也繪有牆詩地圖與索引,仔細標注牆詩位置(圖二)。該計畫相關人等也出版一本詩文圖集小冊子,書名自然是叫「牆上的詩」(Dicht op de Muur),有趣的是,”Dicht”這個字,在荷蘭文裡,還有錯誤、污漬的意思,由此可見荷蘭人的幽默感。但對我,這可是個美麗的錯誤呢!可惜的是,這本小冊子最新版只到西元兩千年,收集僅四十三幅牆詩。觀賞牆詩另一個有趣的地方,在於右下角通常會有垂墜絲線的蜘蛛、羅馬柱、酒瓶、雲雀、小黑馬、人馬射手等小圖飾,可別認為這也是另一種塗鴨喔,而是牆詩繪圖者的簽名記號。當然,也算是他們不甘寂寞、愛現的小手段吧!(圖三)
唯一一首中文詩,也是所有牆詩我最喜歡的一幅,是座落在萊登東北方,一個衛星城市Merenwijk的一條大馬路旁,唐朝杜甫的「可惜」詩。(圖四)也是在我即將離開萊登前,有計畫探訪的牆詩之一。或許是其間經過而不自知,在路人指引後才恍然發現的曲折;或許是這牆詩是我看過最漂亮的一幅:有著漂亮的黃土色為底、黑色的宋版字、精細的白色梅花圖畫以及刻意模仿的朱泥落款;也或許是對中文的熟悉;更是對詩中「可惜歡娛地、都非少壯時」的感觸,讓我在這面牆詩前駐足許久。回想起這一年在萊登悲欣交集的留學生活,幸運的我並沒有杜甫的可惜。在這生活條件美好的荷蘭,在這古樸幽靜的萊登,渡過我充滿歡娛與刺激的而立之年。在課業壓力下仍然有時自在的讀詩遣興,品嚐葡萄美酒得意作樂。突然發現,文字在牆上的力量與無限美好。
因此,萊登大學也不吝與學生分享這種美好「樂趣」,甚至開設一個專供塗鴉之處,這便是所有畢業生的特權:在牆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在那著名的「流汗室」。(圖五)畢業當天頒發證書後,我和同班同學陸續進入這房間,在黑壓壓、密密麻麻的人名中,尋找一處簽下自己名字的好地方。這可是一個Mission Impossible!所幸,校方近來禁止學生以油性筆「永久」留下「到此一遊」。於是鉛筆總有被不小心塗去的角落,讓我也留下了少見的中文簽名。(圖六)事後想想,我應該在牆上簽下姓名大大的三個字,反正,他們也看不懂,就當作也是一種塗鴉吧!說不定哪天,也像那些得諾貝爾獎的傑出校友般,名字由校方以壓克力板永久保護起來。只是到時候,得整面牆都裝上壓克力板囉?!
原來在牆上塗鴉的特權這麼有快感!難怪荷蘭人樂此不疲!!
參考資料:
萊登詩牆荷文版及英文版網站地址分別為:及
圖示說明:(以下照片皆由作者拍攝、提供)
增圖一:萊登市徽便是這兩把紅色的鑰匙。(張宏誠攝)
增圖二:自從在萊登養成習慣後,走路常常就不專心,只想看哪裡又有詩牆。但圖中牆詩是在阿姆斯特丹南邊一處住宅區內。看出端倪了嗎?(張宏誠攝)
Note: The author is 斯賓諾莎(Benedict de Spinoza, 1632~1677),希伯來語作Baruch Spinoza 荷蘭猶太人哲學家,17世紀理性主義的主要代表
增圖三:這幅編號第九十四號的牆詩,是今年六月才完工的。強烈的色塊、龐大的打地機的身影,真的很難不讓人注意。當然,內行人才看得到門道吧!(張宏誠攝)
增圖四:這幅牆詩便隱匿在小巷內,從巷口完全看不到一點線索,何況她也快被藤蔓掩去身影了。大概真是緣份吧,否則,沒有地圖索引,我相信很少人能有機會一賭芳顏的(張宏誠攝)。
Verlaine
The worldly wise are the unwisest,
the simple he-men who by choice
wriggle into the tightest corset,
bend double under every arch
What does life offer the slavish ones,
who gladly serve with heart and will?
A shape the same as any man's,
a bitter bite, a sour swill.
The world was a deceiver ever,
the artful promise its device,
take it - you're left with nothing over
you lose the purchase and the price.
On the road to journey's end why then
deny the heart its simple joys,
why not perish like Verlaine,
poet, drunkard, dirty, wise?
(Vert. James Brockway)
圖一:如這幅編號第三十六號,西班牙加泰隆尼亞詩人的詩「雨」,在照片左上方便可以看到原來藤蔓生長遮住詩牆,而遭剪除留下來的痕跡。(張宏誠攝)
Rain
It comes from nowhere. Leave?
There's no magic word that can break
this monotone, the staring, the sonorous silence
like that of arrows. The spring, and the abundance
of years and of light, lie lost
on the road behead. The expectations died away
completely in the end. Once again everything is utterly
in a vacuum: the slow rain
is going nowhere.
(vert. James Brockway)
圖二:這家De Stadhouder咖啡館位於Nieuwe Rijn 13上。館內幽暗。我中午造訪時,正是當地人用餐時間,真不好意思,就這麼「觀光客」地拍起照了。(張宏誠攝)
You will die
You will die
and no one will remember you,
for you've had no share in the roses of Pieria,
but you will drift here and there, unseen,
in Hades' house, and flutter about
among the dark, not illustrious dead.
(vert. Barbara Hughes Fowler)
圖三:如這幅女同志詩人Sappho寫的詩,牆右下角便有垂絲蜘蛛,繪圖者是Jan Willem Bruins。他的另一個簽名圖飾為字母D。值得一提的是,這面詩牆便座落在萊登一間同志酒吧旁。算相得益彰吧!(張宏誠攝)
Helaas
De bloesems vallen - waarom toch zo'n haast?
Op leeftijd wil ik dat de lente draalt.
Helaas dat alle plaatsen van genot
Verschillen van de dagen van mijn jeugd.
Wat mij het hart ontspant is slechts de wijn,
Wat mij de geest verzet de poëzie.
Deze idee zou Tao Yuanming begrijpen -
Mijn leven valt veel later dan het jouwe!
(vert. W.L. Idema, De verweesde boot, p.99)
圖四:杜甫「可惜」詩,座落在Buizerdhorst 22上,編號第七十八號,在兩千年重新開始牆詩計畫中,與另一批同在Merenwijk鎮上的花卉牆詩並列。(張宏誠攝)
圖五:其位於萊登大學最著名的Academic Building裡。暱稱來自其創始即為舉行畢業口試的場所,每個畢業生進入無不緊張流汗。入口處兩排字出自但丁「神曲」第三章最著名的一段文字:「進入這裡的人,放棄一切希望!」(張宏誠攝)
圖六:就在這角落,我簽下我的中文名字還有英文名字。這也算是一種特權吧,可以簽下兩個名字。(張宏誠攝)
- Oct 25 Mon 2004 20:56
這一天,我的名字和詩都寫在牆上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